伪国企中战华信集团被查,供应链金融公司一定要防止假国企和伪国企,小心被骗!

发布日期:2023-08-08 16:36:33   来源 : 五道口供应链研究院    作者 :鲁顺   鲁欣然    浏览量 :2261
鲁顺   鲁欣然 五道口供应链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3-08-08 16:36:33  
2261

最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产权管理局通过官网公布第三批央企名单,共计295家企业被列入名单。这都第三批了,还有300多家,根据蟑螂定律,发现n只,那存在数量得直接乘以10。

根据中央企业门户网站公告的相关来源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5月9日,公告的假冒国企共计987家。看来假国企伪央企很吃得开。

01

中战华信集团因非法集资被查

近日,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公安官微消息,长沙市公安局开福分局依法对中战华信集团有限公司在湘子公司非法集资行为立案侦查。经查,中战华信集团有限公司在湘子公司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数额巨大。目前,中战华信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某安、高管浦某等一批涉案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那我们来看看中战华信集团是一家怎么样的公司呢?据官网显示,注册资本13亿元,隶属于中央编办依法登记的事业单位——舆情战略研究中心,是国家事业单位全资控股企业。中战集团以“打造一批世界级的民族品牌,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为使命,致力于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担当,助推国家经济稳健发展的产业集团。

而知情人士透露,成立以来,中战集团就通过旗下的各类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推出各种未经正式批准的基金、项目,通过各种手段,忽悠投资者,进行非法集资。干的全是经营范围内强调不能从事的业务。

经查询发现,中战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长沙红森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19年就因涉嫌进行非法集资,被湖南省证监局出具警示函,指出该公司存在四项违规,包括:

一、所发行的“红森林银行资产包投资基金”“红森林钻石产业投资基金”“红森林四川广汉士达一、二、三号并购投资基金”“中战红森林林业产业并购投资基金”等多只基金产品未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办理基金备案手续。

二、通过微信公众号“红森林资产”和手机APP“红森林资产”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公司发行的多只基金产品。

三、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未备案基金产品认购起点低于100万元,多名投资者投资金额低于100万元。

四、向未备案基金产品的投资者承诺最低收益,并与投资者约定提前返还收益的频次和时间。

从上述可以看出,该公司的基金产品明显有非法集资的嫌疑。其后,长沙红森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并未受到任何的处罚,只是注销公司了事。此后,中战集团并未收敛,反而通过旗下的玛丽莱、红豆杉等名目繁多的下属投资公司,继续做着自融自吸的非法行径。

02

实际上这是一家伪国企,怎么看出来的呢?

我们可以看到,一般的国企或央企都是地方或者国家的财政部、国资委控股成立的,而这家公司是一个事业单位——舆情战略研究中心全资控股成立的,而且通过上述记者的描述可以看出,这家公司自成立以来涉猎的行业很多,超出其经营范围推出各种未经正式批准的基金、项目等,如果这家公司真的是国企或者央企的话,是绝对不允许其如此乱搞的!很明显这家公司就是一个说真不真,说假不假的伪国企!

伪装的手段看起来也非常朴素:取一个威风十足的名字,做一个与央企类似的官网,企业简介一栏里尽量是宏大却语焉不详的话术。比如其所说的“打造一批世界级的民族品牌,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
    接着其找了一家看似高大上的事业单位挂靠,让这些机构短暂的成为股东,之后迅速地注册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子公司,把实际的控制人埋到深处。

除此之外,还有前段时间的东方银河被“央企股东”公开打假后仅五天,东方银河控股有限公司就改换门庭,再次成为“央企”。工商信息显示,这家注册资金5000万元、成立于2020年2月27日的深圳民企,一年内投资人已经变更了四次,全是“中字头”,其中间隔最短的一次仅10天。

2月5日,中海油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显示在其名下的8家全资子公司为虚假公司登记,中海油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对此并不知情也从未同意或授权,并不知晓这8家虚假全资子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的设立与变更,“上述8家公司及其各级下设公司所进行的一切行为均与本公司无关,请社会各界提高警惕”。在中海油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列出的8家企业中,就包括2021年1月26日刚刚“投入”其门下的东方银河控股有限公司。

2月10日,东方银河投资人变更为北京市中油科技开发公司,工商信息显示,这是一家全民所有制企业,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全资控股,目前实际控制企业有265家。通过查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天眼查等平台,中海油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发觉事情远比想象的严重——登记在其名下的8家公司,已各自开展了多项投资业务,“子生孙”“孙生子”,彼此关联,不断延伸,最多的竟梳理出120多家企业。在工商信息中,这些“孙公司”都归入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名下,摇身一变也成了所谓的“央企下属企业”。

中海油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立刻报警,同时向8家虚假挂靠公司登记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对8家虚假挂靠公司申请进行股权冻结。在中海油集团法务部门的建议下,公司发布了声明,将8家虚假挂靠公司的名称和工商信息一一公布,避免造成更大的影响和损失。

03

这些假国企伪国企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市场监督管理局形式审查制度

在大数据时代,天眼查、企查查、启信宝等企业资信查询工具的发达,反而为假央企国企们创造了可乘之机。

首先,我国登记机关对于公司设立登记采取的审查仅进行形式审查,这就为假冒国企通过伪造文书的方式,将国有企业注册为股东创造了操作基础。

工商局进行企业登记注册,只是形式审查,不会审查股东真实的意愿和资料的真实性。这样,就有很多人会冒险,伪造印章和证件,进行虚假注册。然后利用央企的身份,进行各种业务活动。

那为什么工商局不实质审查呢?因为成本太高了!根本做不到。

在我们国家,大家都知道,央企的股东身份,那绝对是有优势的,不管是在拿业务、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金融机构授信等各方面,都能获得非常大的好处。

所以,大家都会想尽各种办法,花钱搞定这事。有记者暗访过国企挂靠市场,发现多家大型央企的下属公司被中介机构明码标价,他们声称,少则七八十万,多则数百万,就可以把一家民营公司的股东背景变为国有性质,以获得到更高的市场信用。

那如果挂靠之后被国资方发声明或公告澄清关系怎么办?记者将此问题抛给中介机构均得到了类似的承诺:如果不是因为自身原因被国资切割,可以免费平移。也就是说,一个股东如果公示不让挂了,还能调换到另外一家央企或者国企。

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连央企或者国企自己成立个子公司,都没这么容易,都得审批很久,而且有的还批不下来。

(二)违法成本较低,行为极难被发现

我国的国企内部本身并无相关常态化监督审查机制,国家层面的监管也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因此在公司工商登记形式审查的“助力”下,假冒国企的违法犯罪行径极难被发现,被发现的时候往往都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公私财产损失。

(三)维权成本高,难度大

我国现有的民事、行政救济途径都是以工商登记作为救济的排查源头,而仅通过工商登记又难以查到假冒国企的实际经营者、真实股东身份,这就给目前的救济途径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而从刑事救济来看,这一途径也因为目前司法环境中的种种难题而困难重重,最终导致被冒名企业及相关财产损失人的维权行为频频流产,无法追究到具体责任人,从而对已产生的损失进行弥补。

04

那么他们对我们供应链公司开展业务,会有什么危害呢?

首先是在预付、应收、货物控制等三个主要方面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这三方面,都要求主体具备良好的信用才可以。

我们相信国企和央企,除了国企和央企子公司的实力,还有靠整个集团的实力,因为自己子公司出问题了,一般集团都会救。在一些地方国企,甚至是地方政府的信用。

如果是假央企和假国企,给他们预付、赊销或者让其控货,很有可能造成很大的风险。

其次,一些民企供应链公司也在和国企供应链公司合资成立供应链子公司,也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多的一种。

当然,这其中大部分都是真的,一般以地方国企的多,央企的很少。

地方国企,相比央企,验证真假相对容易一些。民企在找国企合资的时候,也要擦亮眼睛,如果是挂靠,让你叫代办费,国企不出资的那种,多半是假的。

有些事情啊,投机取巧,还是不能干的。

总在江湖上混,要注意防骗,要不然机会挨刀。虽然有句俗话:总在社会上飘,哪有不挨刀。

但还是要尽量少挨刀!

05

那我们要如何防范假国企伪国企呢?


在做供应链公司业务的时候很多人会对真实性产生怀疑,但是呢通过企查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查询呢,也确实没有什么漏洞。但是等到出事了,才知道这个公司是一个伪国企、假央企。

一、不要轻易相信企查查、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等平台信息。

从表面上、法律的角度看,工商登记确实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证明,但是他们也是利用了这个套路,进行了虚假注册,所以企查查、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甚至是去工商局调档案查询,都是不能证明真伪的。

我们可以通过国家国资委发布的一个系统,里面可以查询央企的母公司和各级子公司,如果有怀疑的,可以去那查询。


虽然假冒国企已经通过伪造文书的方式在登记机关处伪造了自己的国企背景,但对于国资委及各大国企处,该伪造国企仍然是无人知晓的存在,因此,国资委及各大国企官网公示的名录中亦不会有该企业的身影。

二、可以通过朋友、合作伙伴了解。

现在的信息透明化很高,你遇到的问题,可能别人也遇到了,而且也许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你只需要找到就行。

当然他们的意见也仅供参考,你还是需要多方了解信息,千万别轻信听信了他们的话,多数人一致的观点不一定就是对的。

三、可以到母公司了解情况。

当然最好是通过正式的方式,以拜访业务的形式进行交流,咨询与其子公司合作事宜。也可以通过到母公司官方网站、打电话、互联网,通过朋友接触母公司的人等各种方式了解。

四、比对工商登记的资料和印章、签字

这个方法成本可能稍微高一点,特别是异地的。通过调取几个母子孙公司的工商档案,包括成立和变更的记录,然后放在一起比对他们的资料、印章、签字,看看他们之间的是否有差异。

因为造假一般都是通过伪造证件、印章、签字开始的。

五、查查其工商变更情况。

虽然只看工商登记信息,一般是不好辨认其真假的。但是,细心的人,有的是可以看出来的。

例如,股东从一个不知名的自然人变成央企,甚至来回变不同的央企和国企。因为一个国企来回变动股东,是很难的。

六、对于国家协会类、基金会类、非企业等成立的公司的按照正常公司对待。

中国的协会,特别是协会名字上加中国两个字的,之前也都是国家部门的下属机构,会长或者秘书长一般都部委的退居二线或者退休的,说实话,还是有一定权利的。

这些协会也会成立一些公司,然后也是打着国企的名义。

我说这话,倒不是说不跟他们合作,只是跟他们合作,要看什么形式。他们的资源还是有的,信用能力相比那些真正的国企,就差很多了。

跟他们一起搞搞资源,吹吹牛、喝喝酒可以的,预付、控货、赊销这些靠信用支持的业务,一定要慎重。

七、要消除“国资迷信”,客观看待央企、国企背景。

众多企业不惜每年支出高昂的挂靠费用也要伪装成国企,根源在于市场上的“国资迷信”尚未得到扭转。

正如女子祈盼遇见翩翩佳公子,男子祈盼遇见窈窕美娇娘一样,我们都期望与己方建立合作关系的交易对手资信优良、现金流充沛、履行能力强劲。

假央企看似可靠的股东背景令诸多公司放松了警惕,殊不知,假央企、伪国企利用的正是这一点。

不被光环迷了眼,客观看待央企、国企背景,少看包装多看底层,才是扫雷避坑的黄金法则。

作者:鲁顺   五道口供应链研究院院长  

         鲁欣然   上海申浩(天津)律师事务所



关于我们
热门推荐
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