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烽火年代(1929年-1949年):企业始建于1929年,原为四川军阀刘文辉的兵工厂。解放前累计产铁不足五千吨。
峥嵘岁月(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威钢迎来了创业的春天,但在60年代初,企业受到困境的影响,但威钢人依然保持着对企业的热爱,企业得以保存下来。
快速发展(1978年-199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威钢全面向机械化工厂迈进,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的突破,如突破5万吨、10万吨和15万吨的产量。
力挺生存关(1997年-2000年):在1997年底,企业面临破产的困境,但通过改革、改制和节能降耗等措施,企业成功挺过生存关。
谋求发展路(2000年-2002年):企业实施一系列工程,解决了工序矛盾,提高装备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奠定跨越基础(2002年-2005年):企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形成了产业良性互动和产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稳健经营,深化改革(2005年至今):企业紧密围绕集团战略,深化改革,进行资产结构、产权结构、人员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国际化、公众化和区域化战略,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